时间:2017-11-03 作者:admin 浏览:次
晋代 王羲之《兰亭序》有人不屑,说“丑书”是穿行在哗众取宠的路上;有人反驳,说其实是你不懂得如何欣赏丑书!孰是孰非?我们如何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呢?
晋代 陆机《平复帖》一门艺术的审美取向应该各有不同。有些人抱着传统的风格,在此基础上一点点延伸,亦步亦趋。这或许,可以说是正统的美学。而有些人想打破传统,寻求更大的突破,通过融合时代新的审美元素,来彰显其创造力。
明代 傅山 书法作品。中国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被讥讽为不入流的“丑八怪”!何怪之有?不过是他们追求自然,以真实的面目示人罢了。他们将一些生活化、平民化都搬上了作品,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都揭露了出来,这种行为使传统者的利益受损,所以被称之为“怪”,也在情理之中了。
清代 金农《花卉图册》(浙江省博物馆藏)居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嗜奇好学,其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齐白石在书画方面都力追过金农,他曾说:“冬心的书体有他的独创性,最好是用这种字体抄写诗集,又醒眼、又可唱念,更可以玩味。”
清代 金农 书法作品。从齐白石《临江垂钓图》中,可看出他追仿金农的痕迹。
近代 齐白石 《临江垂钓图》。而以“六分半书”自称的郑板桥,亦被徐悲鸿盛赞。“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清代 郑板桥 书法作品。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板桥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风骚者。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时代背景的必然性。他们的怪,在后世都找到了知音。所谓“五百年后论英雄”,且等盖棺定论。
王献之《中秋帖》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有一个相对代表性的审美取向,也就是书法的主体现象。晋代必提二王,后世的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共性。
怀素《自叙帖》而宋代黄庭坚弥补了这一点,在不失张力的前提下,注重了曲线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这是黄庭坚对前人的突破。
黄庭坚《砥柱铭》这就是艺术的发展。每一个时代,通过很多个体的艺术创造与探索,然后他们之间由碰撞到融合,有取有舍。最后慢慢构成一个由具有更大智慧、更高眼光的少数人,去实现一个时代共性的融合。因而,他们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人。
近代 谢无量 书法对联。
近代 于右任 书法作品。其实随便定义丑书,不太理智。有些现象是不能够统一的,有些是没必要去统一的。只在于,我们能否发现所谓写“丑书”的心灵,是美抑或丑?求新不等于盲目求怪,这是两个概念,为怪而怪,肯定是不可取的。
颜真卿《裴将军帖》如果他经历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如今在寻找突破。那么他不过是在做艺术探索,他的“丑书”,只是你真的看不懂!如果他都不曾好好“走路”,未浸淫传统,一味的求新求怪,那么他“跑起来”的样子,很像小丑作态,真心不好看!
长按或扫一扫识别上图中二维码
关注爱艺术168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