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30 作者:admin 浏览:次
张录成,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书画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求学于岳阳师范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张录成是当代中国画坛著名丝路大写意画家。被誉为“在传统绘画笔墨语言、绘画境界、绘画美学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的画家”。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放眼于中西方文化的参悟,使作品兼容并蓄、富有时代精神。他的创作追求大朴大美的东方神韵,注重生活体验。作品表现手法随意而生,妙造自然,神韵天成。他的大写意作品在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写意图式,为写意的新变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多次在北京、香港、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地举办个展或联展,多幅作品被美术馆和画廊收藏。2011年荣获文化部《艺术市场》“突出成就人物大奖”。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摄制、播出张录成艺术创作历程大型专题片。
艺术特点
张录成多年来醉心于西部题材的创作。他的作品以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中国画随时代而新的探索为特点,并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为当代中国画坛所瞩目。
表现西部生活的作品很多, 成就了很多优秀作品和大画家。张录成不依赖前人已总结的程式规律和表现方法
使自已整个身心投入自然、体悟自然,从而探索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对此,张录成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他摆脱了人们争相追逐的或急功近利的“热闹”场面 ,而是常年奔走于天山雪域、戈壁沙漠,甘于寂寞,深入生活。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独辟蹊径,画出了一批有思想、有深度、表现技法独特、构成新颖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技巧堆砌,不是只为形式上的新奇,更不是张冠李戴“拼接”式的“制做”画面,只图表面效果。而是用大写意的手法泼洒生活的积累,展示地域人文岁月的积淀,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从坚实雄厚的生活基础与绘画基础上探索,使作品充盈一种独特的广阔、雄浑、苍茫的边塞诗意,作品中表现的古道落日,戈壁荒漠中胡杨枯柳的苍凉悲壮,草原牛马、骆驼、生灵的野性张力,有一种超越表相,切入文化本体,在当代多元文化多重性上展开,使作品既有浓厚的地域性,又有鲜明的时代个性,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这片广袤苍茫、亘古天地生生不息的精神世界。他的《塔克拉玛干野驼》、《跨越》、《古道佛光》作品,以大写意的手法,用枯笔焦墨,倜傥不羁地泼洒出群驼群马的姿态神力和撼飚气势,中锋勾其扼要,点、线、面反复交错的善用,调动笔墨的内在能动性,既形象生动又触摸现实,赋予了天山南北沙漠古道、草原风情地域性特征。传统笔墨的锤炼,不仅奠定了夯实的基础,也为他探索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张录成生长在丝绸之路酒泉,从小酷爱绘画,以此特长招入新疆军区,在大草原大沙漠里生活了近20年。为了画好牛、马、,他扎根于偏远的军马场,从此,他的心灵完全融入了这些天地生灵。要真正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就必须先找到和自己心灵相通,气息相合的生活土壤,在不断的探索中,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切入点,他在这些生灵的身上找到了丝路文化的信息,承载其精神和力量的巨大能量。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他先后求学于湖南岳阳,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北京大学诸名家,使绘画视界得以升化。他几十年来坚持一面深入传统,一面学习生活。他强调以宽阔的视角读书学习,更注重画外知识的积累,坚持读书临帖,在书法练习中升化笔墨语言,全面提高修养,使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他作画胸有成竹,笔法精练,形神自生。他的画极富个性色彩,笔墨语言独特,具有时代气息和新的审美视界。他对牛、马、骆驼、胡杨的表现下过苦功,画的速写数以万计,他对动物的运动结构,生活习性做过深入研究,并对动物在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了解, 更对古丝路文化的遗存孜孜以求, 并对这些和中原文化截然有别的文化特征格外用心。无论他画的群驼、群马、还是胡杨,都表现出了西域丝路文化旷古幽深的大境界,从而使他的画有着不一样的表现思想,不一样的美学意境,以其苍莽沉雄、极富艺术魅力的佳构为当代中国画坛所瞩目。
张录成的作品在追求传统审美的同时,又不断吸收现代水墨的营养,纯化笔墨、解构笔墨,并将之抽象化,使画面营造出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气魄。他将现实生活中真切的心里感受融入强化笔墨之中,高度提炼、概括以达到艺术升华,产生强烈的视觉张力和冲击力。同时,又强化作品整体结构特征弱化细节描绘,注重文化蕴藏而略其具表象,显示出他的秉性与修养,呼唤对西域古道、天山草原文化乃至人生命运的思索追问。
众家评论
神韵天成 边塞诗思——谈谈张录成的画(作者:刘大为中国美协主席)
刘大为张录成探讨书画
刘大为张录成探讨书画
天地大美 丝路豪情——看张录成的大写意画(作者:薛永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
重振汉唐雄风---记张录成画牛 马 驼(作者:陈传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薛永年陈传席张录成
薛永年陈传席张录成
天山神韵 牛马精神——张录成的水
墨画(作者:邵大箴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
瀚海苦行僧——张录成写意驼马作品读后感(刘曦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古丝路文化的现代精神图解——张录成的西域绘画及其引发的学术思考 朱中原 (人民日报社大地周刊部编辑)
奇人·奇画·奇美-----著名大写意画家张录成九章 老 庄
艺术理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民族文化身份的自觉,写意画渐成时尚。其中的大写意,更加受人重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中青年写意画家,有的画花鸟、有的画山水,有的画人物。他们围绕如何理解写意文化的深层内涵,怎样把民族精神的厚度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起来,怎样实现“大笔写意”的表现方式并体现“意之大者”的人文精神,进行积极探索,新疆的军旅画家张录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录成以画丝路风物著名,如《塔克拉玛干野驼》,干笔焦墨,画群驼奔涌,劈面而来,冲出死亡禁区,踏破千年烟尘,奔向光明。《天马行空》,阵马如雪龙,腾跃于无际星空,又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浪花飞溅,迁想妙得,意在画外,可见精神的解放,思想的飞跃。《胡杨千秋》,粗毫大墨,遒劲有力,万古胡杨,根深树壮,金黄的树叶,湛蓝的天空,浓墨重彩,热烈奔放。在收获的金秋,画出了金色的希望。
他的作品,不以人物为主,不画古代的商贸之旅与文化交流,不画戈壁瀚海大野长天的风光,也有别于黄胄那类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情,而是以动植物为主体:大漠群驼,如山涌动;丝路天马,奔腾星空;草原黄牛,骁勇传神;古老胡杨,挺拔屹立。他善于挖掘文化积淀丰厚的动植物的“大象”,营造万古不磨心事浩茫的“大境”,运用笔法沉着痛快的“大草”,表现天地的大美。
他的丝路大写意绘画,有两种主要风貌。一种是放牧图,由牧者与畜群组成,人物不大,动物为主,造型写
实而提炼,构图或纵或横,空间处理为焦点透视,笔墨吸收大写意花鸟的泼墨与点厾,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另一种只有群马、群牛和群驼,突出了群体,整体感很强,像大山壁立,如战阵突进,似风起云涌,造型更洗练,时或也有夸张幻化,笔墨更恣肆豪迈一气呵成,在大笔大墨中群畜的形象似隐似现。
一是他的群马,群牛,和群驼作品以飞舞的笔墨带出豪迈的形象。笔墨是狂草式的,但又不是线性的草书,或者纯用阔笔,笔带风霜,苍茫厚重。或者粗线墨块交互,沉着痛快,一气呵成。他不但用石涛的“一画”之理排列幻化笔墨,而且在笔墨运行中塑造了若隐若现的大漠生灵,画家不仅仅让笔墨服务于造型,而是实现笔墨与形象的互动,并且是草书式笔墨与运动着的生灵印象的相互生发。
二是以山水意象为动物群体造境。描绘动物群体,古已有之,或置于山野环境中,或以空白代空间,但大多着力于千姿百态,经营其疏密聚散,描绘其形貌精神。张录成则省略环境,或略扫几笔交代大漠与草原,全力画动物群体,动物群体几乎一律画成大山,横列布阵,磅礴巍峨,沟壑起伏,富于张力。正面冲来的动物群,已幻化成拔地而起的山脚,而描写动物肌体骨骼的笔法,也化成了山体的凹凸,意到笔不到的畜蹄,更成了山下的石头。他似乎既是在画牛群、马群、驼群,更是在画巍峨的山岭,画祖国大西北的壮丽河山。
三是发挥“意之大者”突显群体意识。画中的牛马骆驼和胡杨是既拟人的,又以齐心协力的群体形态出现。草书入画的抽象性,发挥了迁想,巧妙地实现了动物群体向大山的转化,从而扩大了画境,深化了立意,突出了意义的特立与远大。传统的写意画,多数表现个体摆脱物欲的逍遥,所谓“畅神”,也有借助题诗担当道义,试图推动群体的和谐发展者,所谓“载道”,但仍然是个人的民胞物与之情。张录成则把个体意识融入时代症候,所畅之神已超越小我,所载之道,已是时代的心声,是那种超越时空又与时俱进的群体意识,是群体意志与可敬可畏的大自然的统一。
20世纪以来,中国画的形态有三,一曰水墨写实,基本以水墨刻画对象,用笔用墨本之于传统,写实观念来自西方。二曰彩墨抒情,以色线形为抒情手段,情调韵味来自中国,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取自西方。两者皆新的形态,另一为传统形态,曰水墨写意,大率以笔墨图式表达感情个性,笔墨借鉴于书法,图式综合自古人。能在实际生活中提炼新的写意图式者颇甚寥寥。在较长时间内,水墨写实成为主流,新时期开始了多元发展。张录成则为写意的新变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张录成是土生土长的丝路画家,出生于甘肃酒泉,自幼热爱书画,中学时代受地方名师的引导,已掌握速写素描,并临摹书法绘画,接着以良好的美术能力招入到新疆昭苏军马场做基层美术工作。由于勤奋敏悟,善于自学,以至考取岳阳师专中国画系时,老师立即让他做助教。后来又得到刘勃舒的赏识和援引,不断来北京游学办展,广取博收,迅速崛起。先是调新疆军区政治部任美术创作员,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书画研究室副主任。成为活跃于新疆和首都两地的画家。
张录成40岁左右开始他的中国画变法,逐渐形成了画修养、画学问、画心画的浓墨重彩的大写意风格。在中国画里,写意难,大写意更难。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难免依赖古人图式,徒具形模,空洞无物,不善于用笔墨程式和画外修养提炼画外意,又难于和水墨写实拉开距离。缺乏草书笔势与书法抽象的领悟,更不可能实现笔歌墨舞中的激情澎湃。张录成所画牛马骆驼的素描速写不下几万张,具备了良好造型能力,他的家乡乃草圣张芝故里,自幼受书法熏陶,又下功夫于张芝、米芾、王铎。读书与行路的结合,生活与传统的参悟,成就了他的大写意。
他日夕接触广阔的天地草原,感受牧民的欢歌笑语,与天马故乡的骏马、拉车犁地的耕牛、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相伴。同时认真阅读书画典籍,在哲学美学上下功夫,广泛学习传统,特别是唐人的边塞诗,铁木真时代的草原石刻,阿勒泰岩画,敦煌壁画,在生活中领悟艺术传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洪流。而且在创作《国兽卷》的过程中,两年漫游写生,行万里路,遍游长江、三峡、荆楚、云贵、巴蜀、洛阳、开封、龙门、泰山、新安、黄河、考察风土民俗,摹写石刻、壁画、在艺术对生活的比较中,深入了解古往今来的各家各派。
他的丝路大写意,是厚积薄发的产物,力图使民族精神的厚度与人文关怀的深度结合起来,他以直承汉唐雄风的时代精神为体,以徐渭八大明清个性派的笔墨为用,旁参西欧印象派的转瞬即逝的瞬间感受,实现了形象与情感的融合,笔墨与意象的渗透,直感与远思的结合,山水与动物群的幻化,拟人意义的群体性升华,表现了丝路上的浩渺时空,荒寂中的亘古豪情、交流中的博大文化,新时期群体精神的奋起,与个人的修养结合为一,熔铸成天地的大美和自家大写意的灵魂。无论在笔墨语言的表现上,绘画境界和传统绘画美学上都有刷新与突破。除去上文论及的几幅之外,其他如《战马》《春潮》《汗血印象》《雪山神骏》《云卷云舒》《大风起兮》都是体现了大气象、大境界的丝路大写意佳作。
张录成丝路大写意作品,选材相对集中,有利于深入把握对象的规律与生命状态,进而发挥迁想妙得注入主观感受,借助草书般的笔墨,在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中,构筑独特意象,刷新笔墨图式,表现时代精神。他刚刚年逾知命,就以对传统写意不同流俗的理解,与时俱新,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势必遇到一个挑战,那就是整体似乎山水的大象与动物细节真实的关系,怎样把握虚与实、真与幻、具象与抽象中的分寸,在大写中保存必要的具象因素及其生动细节,真放本乎精微,将是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关键。
(责任编辑:iart168)长按或扫一扫识别上图中二维码
关注爱艺术168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