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28 作者:admin 浏览:次
杨之光,又名焘甫,男,汉族,1930年10月生于中国上海,广东揭西人。1949年入广州艺专及南中美院,1950年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曾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人物简介
一九三零年生。又名焘甫。广东揭西人。擅国画。1943年夏就读初、高中于上海世界中学,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师从著名诗人顾佛影(大漠诗人)学习诗词。1948年冬就读于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及南中美术院(即前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中国画,并正式成为高氏的入室弟子。1949年入广州市艺专及南中美院,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2月考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8年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学校。1959年以来,任广州画院国画系主任、教授、副院长、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顾问、中国白洋淀诗书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北京唐风美术馆高级艺术顾问等职。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状。2006年12月作品《矿山新兵》、《激扬文字》(1973年与鸥洋合作)被评为广东美协成立50周年经典作品,2007年入选广东省50名“文化名人”。2010年获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代表作品:国画《石鲁像》、《浴日图》、《激扬文字》。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肖像画选》、《杨之光水墨写生集》等。1997年——1998年间他将毕生的心血全部作品共一千二百件分别捐赠给北京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北京唐风美术馆及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市政府在新建的广州艺术博物院内设立“杨之光艺术馆”专馆。艺术成就评价:在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人物速写技法方面具有开创性贡献。
主要业绩
1990年到2000年旅美办画展及讲学,传略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现代国画家百人传》《中国高等教育名人录》《世界名人录》(英国)、《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作品《藏族赛马冠军》1985年获“全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1991年2月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分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2004年6月出版《杨之光诗选》。2004年8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广州天河分校落成。2004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番禺洛溪分校落成。2004年12月《杨之光自书诗选》出版。
艺术观点
教育需先行
1. 现代美育的真正作用与意义
美术教育在当今社会的作用[3] 应该与上个世纪有所不同。我们在上个世纪从事的美术教育是一个较传统的模式:强调技法、步骤和写实观察能力,更多地体现出科学思维的特征,承担着反映生活、提高审美的责任,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为我们新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而在这个世纪,一个创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与体制在今天已经不可避免地凸显它的不足与落后,美术教育在其中的定位和扮演的角色就非常值得我们重视与反思:现代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现代化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观
察力、想象力、创意思维乃至表达能力都必须从小培养,这也是我为何年近八旬仍致力于少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强调创意思维的美术教育更贴近艺术思维的特点,更符合现代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需求,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全新教学方式。
2. 儿童美术教育的师资不容忽视
我一直强调教小孩子画画绝非“小儿科”,这是一个素质教育工程,需要千千万万素质高的少儿美术教育的园丁全心投入,毕生奉献。我之所以也走进了这个行列,就是希望能借助我女儿杨红在国外多年的教研经验以及我在国内教育界的资历与影响力,让全社会对现代少儿美育有足够的认识和应有的关注。
新的时代赋予了每一个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新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如何用美术这个学科,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创新勇气和能力的人才。我们的师资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耽误了一代人。老师自己画画水平高不等于教学就称职,仅重视技能训练那样的“正规教育”也早跟不上现代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了,我们的老师在面对学生——这个世纪的主人时,要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凭自己过去学的那点美术专业基础去教孩子绰绰有余,除了要不断地更新与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见多识广,善于研究,勇于探索,这样才不负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3. 对孩子与家长的双重启蒙
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老师往往有着双重启蒙的义务,不仅对孩子,还需对家长。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浮躁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因素,导致一些家长会把孩子带向一条弯路:孩子学画就是“学艺”,最好成为“能工巧匠”,这种期望值不仅容易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也会因为不了解现代美育的真正作用而断送了孩子的前途。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具有悠久考试制度的教育传统,应试教育因此也持续至今。但在我看来这种制度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有所改变。现代社会对人材的需求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中国应试教育下输出的“尖子”人才在国外频频受挫的例子屡见不鲜,当今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发展在国际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家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少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人物画创作
就人物画创作而言,艺术,生活,审美三者互相关联,都是值得画家去思索的美学议题。
艺术表现生活,艺术为人生,这早在上世纪初便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二高一陈的艺术主张,高剑父老师在《我的现代国画观》中写道:“我认为艺术既是生活的形象,现实的反映……”;当年我曾见过他的一幅山水画,画中画有一架飞机在山谷中飞翔,这飞机对我的震动极大,要知道,飞机、大炮在中国画里是没有出现过的,它使原本“隐逸于山林”的传统中国画艺术走出象牙塔,走向了现实生活当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来自火热的生活和艺术实践。几十年来的艺术经历和经验,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如果没有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普选,我不可能画出成名作《一辈子第一回》;如果没有长时间下放至农场参加艰辛的体力劳动,我不可能画出获得
国际金奖的《雪夜送饭》;如果没有去矿区体现生活,我不可能画出家喻户晓的《矿山新兵》……我的作品和艺术成果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人民的。艺术创作需要生活的感受、体验和提炼,需要挖掘生活的美,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人物画艺术史告诉我们,艺术大师的巨作都是源于生活,源于社会的,有生活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当然,画家的艺术观因人而异,艺术的表现手法、风格各不相同,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同样,观众审美情趣各不一样,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好,这也是很自然的事。对于画家与观众来说,在创造美和欣赏美这一个切点上,大家面对着一个审美的共同议题,都有各自的取向。一件作品,以艺术水平而论,可以分成高低三六九品,但对于观众和收藏者来说,只有喜欢或不喜欢的区别,这是一种审美现象。作为一个画家,画画是给人看的,画作予人以观赏、审美,这也是创作的目的之一。那么,积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佳作,把美奉献给人民、回馈给生活,以实现艺术审美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美术家应有的责任感。
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石鲁像》《浴日图》《矿山新兵》《儿子》等。著有《杨之光画集》《中国画人物画法》《荣宝斋杨之光肖像画谱》《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当代杰出画家——杨之光》等。
人物年表
193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1943年夏就读初、高中于上海世界中学,同时拜画法家李健为师,学习书法、篆刻。
1949年春赴台湾写生,并在台北市世界书局做临时工,兼挂牌刻印谋生。
1950年2月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并取得专科毕业证书。1950年夏出版《杨之光画集》。(上海安定珂罗版社)。 1950年9月就读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并接受徐悲鸿亲自指导。同年冬,随叶浅予等赴河南省白沙临摹出土之宋墓壁画 1953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取得大学毕业文凭。1953年8月开始参加筹建湖北省武昌市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教素描、国画、水彩课,担任水彩教研组组长。
1954年春创作《一辈子第一回》参加首届全国美展,该画于1956年获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原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8年1月与女画家鸥洋结婚。不久下放到湖北省国营周矶农场进行种棉花的劳动锻炼一年。
1958年冬于武昌创作巨制《雪夜送饭》同年随学院南迁广州。
1959年夏《雪夜送饭》荣获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及荣誉奖状。原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9年秋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原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先后任中国画系人物教研组长、中国画系副主任,并指导历届毕业班创作。同年创作《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画插图。
1960年赴敦煌考察,并于石窟中临摹壁画。1962年创作《浴日图》。开现代大写意人物画之先声。
1963年6月广东美术家协会首次举办《杨之光人物画展览》。是年又为于逢长篇小说《金沙洲》作插图六幅。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杨之光肖像画选》。
1964年为艾芜长篇小说《南行记》作插图。1966年为金敬迈长篇小锐《欧阳海之歌》作插图。
1966年冬 “十年浩劫”开始,受到残酷迫害,作为“牛鬼蛇神”被批斗,并“下放”农村“劳动改造”,放牛、养猪共五年,中止一切创作及教学活动。
1971年春重新恢复工作及创作的权利。同年创作《矿山新兵》(1972年“人民画报”刊登此画。1973年全国发行《矿山新兵》邮票)。
1972年创作《白求恩》,并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展出。1973年创作《矿山新兵》邮票)、《《激扬文字》(与鸥洋合作)。1977年撰文《中国画的工具和用笔》,连载于《美术》杂志。
1977年10月 《王肇民、杨之光、郭绍纲作品展览》于广东、深圳及广州市展出。
1979年出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大会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同年提升为副教授。
1979年5月出版专著《中国画人物画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年撰文《谈国画“四写”教学》(刊文化部《艺术教育》第四、五期)。
1980年撰文《真正的艺术家—一记画家石鲁》(刊《花城》第五期)。同年七月赴宁夏讲学与写生,并赴甘南藏区写生。
1980年8月赴新疆地区写生。同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
1980年11月《杨之光西北写生画展》于广州开幕,电视台、电台对画展高度评价。
1981年撰文《西北记游》于香港文汇报连载。撰文《根深叶茂与昙花一现——观黄胄作画随感》,刊广东《南风》第9期。同年与黄胄合作《春风得意图》。
1982年1月出版《杨之光水墨写生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为蒋兆和画像。1982年《一辈子第一回》参加法国春季沙龙美展。
1982年8月出版《杨之光西北写生》画集。(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82年9月“羊城晚报”发表心得文章《画像悟道记》,同时发表《蒋兆和像》。
1983年8月《杨之光、鸥洋画展》于上海美术馆展出。1984年4月应邀于香港中文大学及中文大学校外部讲学。并为赵少昂及杨善深画像。
1984年5月《 杨之光、鸥洋画展》于广州文化公园展出。1984年创作《儿子》及《天涯》(与鸥洋合作)。《儿子》一画于第六届全国美展中。
1984年12月《杨之光、鸥洋画展》在香港集古斋展出。
1985年3月27日~4月17日访问印度及尼泊尔,并进行写生、讲学活动。受到尼泊尔昌德首相的接见。
1985年《藏族赛马冠军札考》荣获全国体育美展荣誉奖。同年出任广州美院副院长。
1986年2月出版《当代文艺家画像》(广东花城出版社)。同年又出版《杨之光、鸥洋画集》(河南美术出版社)。
1986年2月随广州诗社代表团访问泰国。1986年5月参加《穗、港、澳国画联展》,并赴港、澳出席开幕式。
1987年8月提升为广州美术学院正教授。
杨之光画作
杨之光画作(40张)
1987年9月随“广东省出口商品展览会”赴美国工作,并考察美术教育及进行讲学。
1987年出版《杨之光画舞》(香港明心出版社)。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将杨之光收入《国际名人录》(1987—1988、1989——1990、1990——1991)。
1988年3月作品参加香港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岭南国画展》,并赴港出席开幕式。
1988年8月与鸥洋访问新加坡,并举办《杨之光、鸥洋画展》(新加坡豪珍画廊)。作品先后两次参加《亚细亚现代美术大展》(日本柴原雪女士主办)。
1988年11月参加武汉国际水墨画节。1989年7月《杨之光、鸥洋选集》于新加坡出版。
1989年10月《杨之光水墨个展》于台北隔山画馆及台中举行,并出版美术年历。
1990年7月应美国康州GriffisArt Center之邀请,赴美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先后在美国密苏里州的Culver—Stackton College及康州的 Connecticut College讲学。同年10月正式辞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职务,并退休。
1990年7月作品《小刀会》参加日本东京《中国现代巨匠绘画展》。
1990年9月为迎接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而创作的《萨马兰奇像》在全国体育美展上展出。
1990年9月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代表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赠送杨之光为萨氏所作的肖像。
1990年10月作品《水仙》及《凌霄岩》参加《韩国90现代中国画代表作家展》。
1990年12月于美国康州GriffisArt Center第一次展出访美新作。美国康州学院收藏新作《石鲁像》。
1991年2月《杨之光画展》于美国纽约孔子大厦隆重开幕,纽约国际文化中心向杨之光颁发了《中国画杰出成就奖》。开幕期间举行示范及幻灯讲学。
1991年应聘为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体育美术促进会顾问及泰国泰华艺术协会海外顾问。
1991年5月于美国康州GriffisArt Center第二次展出访美新作。1991年8月洛杉矶“世界日报”及“北美卫星电视台”作名人专访报导。
1991年9月台湾台北隔山画馆举办《杨之光游美写生展》。1991年10月新加坡国家文物馆展出访美新作。
1992年3月《杨之光访美新作观摩》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
1993年1月台北隔山画馆举办《杨之光鸡年吉展》。1993年3月台北国风出版社出版《中国风采(-)·当代杰出画家——杨之光》巨型画册。
1993年6月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杨之光画舞》。1993年9月台湾台北隔山画馆举办《杨之光画舞》展,台湾《艺术家》九月号刊文图介绍。
1993年9月应澳门潮州同乡会许世元先生之邀,作为澳门代表团顾问出席美国圣荷西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
1993年12月《杨之光、鸥洋画展》在美国洛杉矶“汇一画廊”展出。
1993年12月杨之光、鸥洋荣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状。1994年2月应聘为广东省拍卖行顾问。
1994年5月广州美术馆《中国人物画展》。(九人展,杨参展十幅)。
1994年5月应聘为珠海市博物馆、南海石油珠海基地公司及其属下的“广艺斋”永久顾问。
1994年8月国画《 孔雀舞 》获台湾举办的“华夏艺术国际展”金奖。
1994年9月应美国洛杉矶“艺术家雅集会”及“华人美术学会”之请先后在侨二中心及侨一中心作公开学术报告及示范讲学。
1994年11月24日“星岛日报”(美国版)以整版彩色图文,以“当代中国人物画之光”为大标题介绍杨之光学画经历及其新作。
1995年1月参加台湾隔山画馆台北、高雄两地的《贺岁画展》。
杨之光代表作《白求恩》
杨之光代表作《白求恩》
1995年3月台北“快雪堂”举办《杨之光画展》。1995年7月《杨之光速写集》于广州出版。
1995年10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
1995年11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杨之光四十年回顾展》 。2003年 癸未 73岁
7月,创作《抗非白衣战士邓练贤像》。
7月,中国美术馆四十周年庆,隆重展出(1900~2000) 一百年间共114件馆藏作品,作为永久性陈列展品。(其中国画47件展品),杨之光《雪夜送饭》入选。
8月,出版《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
11月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杨之光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举办《杨之光师生作品邀请展》同时《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学术研讨会》。
出版《杨之光侧影》画集以纪念杨之光从教五十周年。
12月被《艺术界》聘请为艺术顾问。
12月被聘为番禺区文联第七届委员会顾问。
1996年 丙子 66岁
4月,《广东画报》发表“杨之光的舞蹈速写”一组,林墉撰文。《当代广东》(1996年第2期)
发表杨之光的《牛栏日记》。肖像画《吴作人先生像》参加“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获优秀作品奖,并被收集编入《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作品集》。
11月,被作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士编入《世界名人录》,由中外名人研究中心、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
12月,杨之光夫妇应邀访台,并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大型个展“杨之光和他的人物画”,并向纪念馆赠送新作《国父孙中山》画像。访台期间应邀于台湾师范大学讲学。台湾电视台连日播放访节目。
2003年 癸未 73岁
7月,创作《抗非白衣战士邓练贤像》。
7月,中国美术馆四十周年庆,隆重展出(1900~2000) 一百年间共114件馆藏作品,作为永久性陈列展品。(其中国画47件展品),杨之光《雪夜送饭》入选。
8月,出版《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
11月20日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杨之光从教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举办《杨之光师生作品邀请展》同时《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学术研讨会》。
出版《杨之光侧影》画集以纪念杨之光从教五十周年。
12月被《艺术界》聘请为艺术顾问。
12月23日,被聘为番禺区文联第七届委员会顾问。
1997年 丁丑 67岁
1月,陈燕妮著《遭遇美国——50个中国人的美国经历》中收入采访杨之光的文章《杨之光交出他的四十年》。
1月15日,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邀为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风云》杂志发表牛年新作《默默耕耘从不悔,改天换地一功臣》。
6月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大厅举行“杨之光教授捐赠作品(180件)颁奖仪式”暨捐赠作品陈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文化部向杨之光颁发“爱国义举”奖状。
9月,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及《中华人物大典》。
12月,被聘为《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编委会顾问。
12月3日至12月7日,在广东茂名市举办“杨之光教授家庭画展”,展出杨之光、欧洋、杨红、何建成及杨缨的作品共120余幅。
12月15日至12月20日,向广州美术学院捐赠作品67件,学院于岭南画派纪念馆举行了捐赠仪式及展出赠品。
12月31日,向广东美术馆(新馆)捐赠作品232件,是日举行了捐赠仪式及颁奖大会,同时展出捐赠作品。
1998年 戊寅 68岁
1月,中国革命博物馆藏11幅美术作品赴美参加“中华文明五千年艺术展”,杨之光的作品《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展出。
1月21日至2月3日,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捐赠作品635件。林树森市长出席了捐赠仪式及捐赠作品展,并亲自向杨之光颁发了市政府的荣誉奖状。至此,杨之光向国家捐赠作品的总数已逾1200件。
被〈当代书画篆刻名家》系列从书编委会聘为顾问。
被《当代广东研究会》聘为理事。
被〈中华成功者》收入第三卷名册。
2月,完成巨幅女人体长幅画《浴女图》(八裸女)。
3月8日,出席美国洛杉矶为作家王蓝的作品《蓝与黑》举办的再版纪念大会,并向王蓝赠画。
小传入编《中国美术选集》(1978—1998)。
广州艺术博物院的“杨之光艺术馆”在施工中。
名字入编((ASIAN/AMERICANWHO’S WHO))(1990)《广州美术研究》1998年第5期刊登李伟铭文《名作的殿堂——杨之光捐画感言》。
应聘为广东金正拍卖行顾问。
刘佑局撰文《书得画意—一杨之光书法读后》 (刊于<百家书艺鉴赏>)。
5月,被聘为广东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8月,完成《舞蹈人物长卷》(250厘米长,69厘米高)。
名字入编《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 (当代文化卷)。
9月,应广州美术学院之聘任“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教学小组成员。沈人骅编著《沈钧儒》,杨之光作封面肖像。入编《中国专家大辞典》。
省文史馆《馆讯》(1998年9月14日)报导杨之光捐赠作品参加“抗洪赈灾”。
天津《国画家》(1998年第5期)登载一组杨之光的女人体写生作品。
《雪夜送饭》及《矿山新兵》入选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田成立50周年献礼画册《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经典》。
《雪夜送饭》入选《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精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与山东美术出版社合作编辑出版)。
《当代篆刻家大辞典》入选篆刻作品四方。
应聘为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顾问。
广州美术馆馆刊《艺海藏珍》发表“杨之光艺术研讨会”(1998年1月21日举行)的发言记录稿。
1998年12月4日至1999年1月4日,广州华艺廊举办“杨之光自选精品展”并出版画册。
1999年 己卯 69岁
1月,完成巨幅抗洪题材的中国画创作《九八英雄颂》 (182cmXl440m)。
2月,广州美术学院与广州美术馆联合出版“让艺术回到人民当中——杨之光捐赠作品纪念文集》。
11月,作家伊妮撰写的《拥抱美神——杨之光传》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2月,岭南美术出版社开始编辑大型画册《杨之光画集》,计划在2002年初出版。
2000年 庚辰 70岁2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庚辰新春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展——杨之光捐赠作品陈列”。
广东美术馆举办“杨之光——生活与创作专题”展出杨之光向该馆捐赠的部分作品。
广东省文史馆向名誉馆员杨之光授“积极贡献奖”。
5月,“杨之光家庭画展”在广州逸品堂展出。
6月,《文艺报》(北京)连载王璜生文《新中国艺术的重要命题——生活与创作——兼论杨之光的创作特点》。
《亚太经济时报》刊文《落霞与孤鹜齐飞——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著名国画家、教育家杨之光教授绘壮丽人生》。
7月,《泰戈尔像》为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并刊于《美术》7月号。
9月,广州艺术博物院落成,院内的“杨之光艺术馆”同时正式对外开放。
9月,应聘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岭南分院顾问。
2001年 辛巳 71岁出版大型《杨之光书法集》。
2002年 壬午 72岁出版《杨之光肖像画集》。 同年在广东番禺成立“杨之光美术中心”。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集《杨之光画集》(上下集)。12月南京举办《21世纪中国艺术家年度邀请展》,杨之光《勇者之游戏》等三幅作品参展。
2016年 丙申 86岁5月14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杨之光打假记
市场上大肆流通的赝品,破坏了市场的环境,更加破坏了市场,更重要的是混淆了艺术家的真伪之别,拉低艺术家的水平与成就,破坏了艺术家及民族文化艺术的形象。在中国越是名家假画越多,艺术品春拍大戏正在上演,作为当代岭南画派的领军人物,杨之光的作品一直是国内各地拍卖行的“熟客”,仅仅一个春拍,其作品上拍的数量就超过了100件。然而在丰厚利润诱使下,赝品极端泛滥。对此,82岁高龄的杨之光非常愤怒,虽然多次公开打假,但效果并不显著。
从4月底开始,杨之光找到了另一个打假的有效方法:微博打假,近半个月来,他通过微博指认了16家拍卖行上拍的40多幅赝品。但截至昨天羊城晚报记者发稿时止,仅有包括中国嘉德在内的3家拍卖行主动跟杨之光联系,撤下拍品。其中一幅被杨之光指认为赝品的《舞蹈人物》,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拍卖中,拍出了29.9万元的高价。
个人荣誉
擅长中国画,尤长中国画人物肖像及舞蹈,兼长书法、篆刻、花鸟画及诗词。1990年到2000年旅美办画展及讲学。
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章”。
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
作品《藏族赛马冠军》1985年获“全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
1991年2月,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分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
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
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
2003年10月广州美院隆重举行“杨之光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典活动。
2004年6月出版《杨之光诗选》。
2004年8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广州天河分校落成。
2004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番禺洛溪分校落成。
2004年12月《杨之光自书诗选》出版。
2005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成立三周年庆典活动在广东美术馆隆重举行。
2013年1月29日,杨之光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杨之光自书诗选》等。
评价
被孩子们称为“杨爷爷”的他,有人说他高不可攀,有人说他挺严肃,其实,这些都是外延表象,不是内涵本质,只要你跟他有缘认识了,他就更是一位可与你推心置腹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与时下一幽“半瓶晃荡、叮当作响”的小画匠们不知天高地厚的动不动就以大师自居从而居高临下的鄙视训斥别人相比,作为一个24k的真正艺术大师,作为举世公认的一个书画大家名家,杨之光不管是与圈中交往的任何一位新老朋友,他都是为人谦逊,平易近人,就算与他学生的学生交往,他也是官兵一致,以诚待人。对晚辈的肯定勉励溢于言表,一点也没有大师的傲气。自然,与无数人写杨之光老师画法技巧笔墨了得的侧重点不同,侧重点是重点写了画外的杨之光,专写别人尚未涉及的领域,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也食人间烟火、生活当中爱憎特别分明的他,一个厚道诚实的他!自然,说起杨老师的为人厚道,以与全国各地书画名家也算认识一些的笔者来说,每当谈起杨之光和他的作品时,几乎每个人都像谈起一个老朋友似的,对他赞扬评论几句,这不仅在岭南书画界,就是在中外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自然,也有老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杨之光名气这么大,书画又是这样好,每天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各种途径的“求”字信与一天数十个电话的“问候”以及每天收到的诚邀他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邀请函,这是任何惜时如金的人都颇感心力疲惫的事,而对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家来说,那就更是如此。但他一点也没有大师的架子,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予答复!他总是这样,如同一个普通住家的慈祥老人……
这就是杨之光,一个真实可信的书画大师,一个人品艺品俱佳的美术界楷模!
茫茫人世,多少风云际会;而历史长河,兴衰更替,如梅谢桃开,春去冬来,水寒水暖,潮起潮落,在一个世纪当中,属于真正艺术家,在画坛成就大业并在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但我敢勿需置疑的说,杨之光老师以其自己的卓越艺术成就和桃李满天下的杰出教育硕果,彻底奠定了他在广东在岭南画坛、乃至整个中国画坛独特之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如今的杨之光,恰似深秋后艳若红霞的秋枫,他心中那团执著追求人生真善美和追求艺术造诣不断提高的执著火焰,仍在激情燃烧……
形神兼备
——杨之光人物画外作(作者李伟铭)
杨之光教授素以人物画知名于世,所作花卉、动物、山水,知者不多,公诸干世者,大多是借助“挂历”这一媒介刊布的花卉写生。在杨先生来说,这些偶尔为之的小品,本无关于宏旨,然而对读者如我来说,从这些即兴小品中,倒是能够分享到一份意外的乐趣。
概而言之,杨先生的花卉、动物、山水画,在语言风格上是他严谨的写实主义人物画的延伸,从其笔法、结构中,可以看到杨先生追求形神兼备的一贯宗旨。譬如为岁朝清供的一盆兰花写照吧,杨先生用的虽然是传统的没骨手法,但调色和墨,一若其没骨人物画一样,一笔之中兼顾了阴阳向背,形、态、质、神。
相关评价
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画,以革新为主潮,这一主潮又以新人物画为“火车头”。带动这个“火车头”的,是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本画册的主人公杨之光。了解20世纪绘画不能不研究这些出众的人物,而研究他们也必须连及作为整体的20世纪绘画。
本文试从艺术历程和艺术探索两个方面考察杨之光的新人物画,并试图谈及与新人物画相关的历史经验。
艺术历程与分期
迄今为止,杨之光的艺术活动,可概括为三大时段,即奠基时期、创业时期和扩展时期。
一、奠基时期 (1943一1953年)
杨之光小时兴趣很广,凡诗词、音乐、表演、书画、篆刻都喜欢,最痴迷的是书法篆刻和绘画。启蒙老师曹铭曾指导他临摹石涛、八大、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作品。后经曹铭介绍,正式拜李健为师习书法。李健(1881一1956年),字伸乾,别署鹤然居士,江西临川人,是清道人李瑞清之侄,著名书法家。早年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姜丹书、吕凤子、凌直支的同窗,官至内阁中书。民国后从事教育,曾游居南亚,任槟榔屿师范校长。美术史家俞剑华说他:“于学无所不窥,真、草、篆、籀无不工。偶以书法作画,花卉、人物饶有佳趣……亦工治印,谦和纯正,蔼然长者。”(1),杨之光课余至其家,磨墨理纸,研习笔法,历时六年。他后来回忆说,李老师要求很严,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即倒锁房门练习李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雷打不动。将“散氏盘”、“毛公鼎”、“石门铭”、“石门颂”、“张迁碑”、“十七帖”'、“圣教序”等苦苦临了多遍(2)。在40年代的上海,一个年轻人经受这样的书法训练,并不稀罕,但对后来兼融中西艺术的杨之光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1948年冬,临近中学毕业的杨之光只身转回原籍广东,经李健介绍投师高剑父学中国画,又循高氏旨意入广州市美校习素描、水彩。高剑父晚年向传统回归,以“新文人画”自称。在南中美术院的阁楼上,高氏以“折中中西、改革中国画”的观念教导这个小弟子,并要他整本勾临《景年花鸟画谱》和《梅岭画谱》(3)。半年后,因时局动荡,杨之光和几个同学弃学自谋生路,最初想当流浪画家,向敦煌进发。但战火阻断了北去的交通,他们就乘五等舱渡诲,转赴台湾。那时的台湾证一片混乱,他借宿车库、打临时工维持了五个月,画了一些画,终因前途茫茫,返回广州。台湾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一次独立生活的锻炼。
长按或扫一扫识别上图中二维码
关注爱艺术168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