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爱艺术168网!加入收藏

詹建俊

时间:2017-10-28 作者:admin 浏览:

詹建俊
 

詹建俊,男,满族,1931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2013129日,詹建俊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6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简介

詹建俊[2]  是满族人,1931年生于辽宁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平(北京)。他的父亲詹恩轩雅爱书画,家中藏有

齐白石、张大千等人的字画,经常带他参观书画展览,听京剧、曲艺,领略老北京风情。1942年他上小学高年级时,课余到北平“雪芦画社”学习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他喜爱吴道子、任伯年的画,特别是梁楷的《泼墨仙人》。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养成了儒雅而豪爽的性格。

由于詹建俊在油画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1985年起他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于1995年中国油画家学会成立时起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至今。二十年来詹建俊一直担任全国油画艺术的学术领导工作,作为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组织者和带头人,领导主持了全国多项油画艺术的展览、交流与研究活动,并担任重大美术展览油画作品的评选、评奖负责人,曾任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六、七、八、九、十届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总评奖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展》。为新时期中国油画艺术的发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詹建俊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媒体访谈

访:请您谈谈在美院学艺时的情况。

詹:我是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北平艺专的学生。中央美院刚建立的时候培养学生的

目标基本上是一专多能,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有美术方面的全面能力,不是培养专家。社会上需要的不是专家,需要的是大量的美术工作者,多面手,什么都能拿得起来的人才。把你分配到单位去,不能只会“画”一样东西,那不符合社会实际需求。四十年代末美院还没建立,那个时候应该说跟五十年代的学习方法不同,主要是学技术。掌握技能是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怎么能够会画画,这跟现代的观念、思想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你怎么能够按照西洋的方式把对象画出来。讲究西方写实的绘画方法、色彩、素描,要求基本的东西都能够掌握,对技术的把握在我们学画初期是第一位的,也是最根本的。有了这个能力才要求你掌握多种绘画的材料、工具、手段。我们那时候也学雕塑,学国画的线描。画连环画,你得会勾线。还要学会图案设计,会写美术字。然后你还得会做雕塑、搞版画,画插图、黑白画等。凡是需要的美术样式,各种工具、形态,都得掌握一点儿。我们上课的时候,一个工艺美术老师教写美术字,滑田友先生教我们做雕塑,一星期有几堂课。时候国画、油画、水彩、工艺都上。五十年代初,美院建立的初期到我们毕业的时候都是这个目标。直到我们读研究生的时候,才有专业性。五十年代初,我们对专业的思想非常单纯,就是集中在如何掌握技术,画写生,全是研究人家怎么画。我们那时候白天上课,晚上画写生,学生自己组织一起画,轮流做模特,画人像。老师也组织起来画写生。那时候专业兴趣非常浓,也非常专心,不像学生,一天除了课堂上那点儿课,其他时间就干别的玩了。但是我们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那时候(五十年代)学校、工会,很注意学生生活。特别是学苏联,他们的文化交流很活跃。那个时候我们就到团中央、总工会去跳舞,每星期学生会都组织舞会,还有校际之间的交流,大家生活一点不单调,周六有舞会,周日有苏联电影或音乐会、交响乐,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回忆起来比现在学生的文化生活丰富。

艺术观点

重大题材创作很难,首先在命题上,大部分都是我们当前的艺术家所没有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因为没有经历,很难把当时真实的历史状况,当时历史所需要的精神气质如实地反映出来、表现出来。而且它的艺术表现,还不是一般的表现,不是把历史概念性地提示一下就可以解决的,就像我们看电视都议论纷纷,哪些历史剧拍得如何,哪个地方拍得不对、穿帮了。所以我觉得创作最难的就是艺术家如何能够真正地把握好主题、理解好主题,把主题独特的内涵精神吃透,不然的话,我们的作品就成了现代人进行的简单化的演绎和表演。前段时间我们在北京看全国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的稿子,发现这一点大家不容易把握好。重大历史题材大部分需要多人物、大场面,把这些创作集中在一起,张张都是大场面、多人物。如果你的特定主题把握不好,就会雷同。所以关键在于把握历史题材最根本的核心和内容,把握好以后,才会反映出特定历史题材的特色。另外,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不像画小品,小品的艺术个性、语言魅力特别强。重大历史题材则内容复杂、画面复杂,特定内容的要求又很具体,因此在艺术表现上相对要困难得多,而且作者容易只是考虑怎么把人物画得像,怎么把衣服、道具都画对,但是在艺术处理上,在绘画语言特色上,相对会忽略一点。但这些作品将来是要放在美术馆当做艺术精品来展示的,所以如果没有艺术魅力,没有艺术家的艺术表现的独特性,不会是一件成功的作品,放在一起也容易雷同。

 
(责任编辑:iart168)

长按或扫一扫识别上图中二维码

关注爱艺术168公众号